北京中科崔永玲 http://pf.39.net/bdfyy/bdfjc/181126/6670968.html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有一个1岁多的患儿,夜间睡眠不安,夜奶频繁,用了我的验方暖胃贴脐散,一次就见效,当晚患儿睡眠安稳。

夜间发作的疾病,考虑阳虚或者脾胃虚寒是一条思路,因为白天自然界阳气相对要旺,而夜间自然界阴气相对要弱,所以阳气虚弱或者脾胃虚寒的人,到了夜间就会缺少自然界阳气的环境“加持”,可能会出现许多症状,或导致原有症状明显加重。需要指明的是,这种阴气阳气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哲学概念,于温度无关,是从“道”的层面分析。

打个比方,人类个体出现问题从整体来看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太穷,吃不饱肚子,还有一个就是太有钱,无所事事,一个是虚症,一个是实证。古人说,饱暖思淫欲,贫穷起盗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穷到一定份上,饿到一定程度,什么仁义礼智信,都是狗屁!造反都算是比较文明的,易子而食的人类悲剧,不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

而实证,就相当于太有钱了,然后就开始膨胀瞎嘚瑟,吃饱没事干,就去作死,所以古人早有告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像现在许多积食的儿童,吃的太多,热量太高,造成积食,“钱”花不了怎么办?身体肯定会出幺蛾子。

《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意不是后人理解的那样,但是后人经过一系列扩展,把中医治病的思路给丰富了。比如夜间各种不安,比如咳嗽、打呼噜、鼻塞、说梦话、失眠、多梦、磨牙、蹬被子……不能忘了从脾胃入手的思路。至于是积食或者痰热等引起的实证,还是脾胃虚寒等引起的虚症,要根据人体其它方面的蛛丝马迹进行整体的宏观的侦查判断。

各个行业的杠精也是如此,不是实证就是虚症,实证就是因为吃的太饱了,撑的没事干,虚症就是空虚的不得了,总想找机会杠一下,证明自己还存在。

更多文章,可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xhdhl/1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