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社会需要“男”丁格尔。

连月来,各地抗疫一线活跃着一批充满青春气息的男青年——“90后”男护士,在女性为主的护理岗位上,他们绽放出特殊光彩。他们奔走在病房里,精心护理患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男护士李波就是其中代表。

在ICU工作了4个年头的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报名申请支援抗疫前线。在支援湖北黄冈抗疫的一个多月里,李波与队员们一同奋战,用拼搏筑起守卫生命的防线。

男护士日常工作中常面对的问题,包括偏见和质疑——不光要面对病人和家属异样的眼光,有时连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不理解。据说不少男护士,连女朋友都不好找,对方父母有的嫌弃这是“女人才做的工作”,有的觉得当护士没前途,不愿自己的女儿嫁给男护士。无奈之下一些男护士只好“内部消化”,在医疗系统内找女朋友,大家相互理解,接受起来也容易点。

工作上,因为传统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女护士帮男病人翻身、清洗,大家觉得没问题,但反过来,没多少女病人能接受男护士做同样的事。总之,生活上的瓶颈、职业上的障碍,比起庞大的女护士队伍,国内男护士依然是“珍稀动物”。

但在现实中,医院日常医护又离不开男护士。护士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尤其是在危重病人护理方面,男护士身体强壮、力气更大、更有耐力,一般来说较女护士更有体力上的优势。

医院的特殊科室(如精神科),男护士比例更大一些。澳大利亚精神科的护士,近半数是男性。

总体上看,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男生学护理越来越“吃香”,就业时常常供不应求,但在整个护士队伍中,男性只占2%左右。西方发达国家,男护士所占比例高达10%至20%,有些甚至高达30%。可以说,在护士中吸收更多“男”丁格尔,刻不容缓。

妨碍男性进入护士行业的阻力有多方面。首先是传统上,照顾(说不好听“伺候人”)的常常被认为是女性的工作,而相比起医生职业,护士被认为“技术含量低”,故而“含金量”也低。如幼儿园、小学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一样,男护士少,其背后根本原因是低薪行业更容易吸引女性进入。其次,社会上的歧视暂且不论,就职场氛围来讲,由于平时工作中缺少同性别的同事,有些内心压力,男护士可能很难跟女同事分享,压力无法缓解,长期积累,免不了产生孤独感、挫折感,因此要让男性在这一行待下去,恐怕心理上、职场氛围上,也要给予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zlff/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