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最近北京似有反复,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适当的预防还是必要的。

今天守一就给大家再次介绍这个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名方,仅仅只有2味药,但可以很好的预防新冠,培补正气。在疫情肆虐期间,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就是靠着这个小方子来预防新冠的,无一人感染。

这个方子就是甘草干姜汤。

在央视采访中,给出的剂量是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

在这里,守一建议,炙甘草3克,干姜3克。

这是《伤寒论》的原方。可不要小看这个方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效果可是杠杠的。很多人对中医其实是存在误解的,尤其是很多不懂的老百姓,医院都喜欢开大方子,重方子的当下,很多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看到这种小方子,就会认为这有用吗?是不是药太少了?量太少了?能治病吗?会有效吗?

这都是因为不了解中医,才会出现的疑问。

要明白,中医的精髓是辨证施治。辨证施治,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症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的越准确,药方反而越小。

为什么呢?因为辨证不准,才会乱扫射,企图有一味药能打中疾病。而辨证的准确,直接就是十环命中,派出特种部队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乱扫射。

开几十味药,就是乱扫射,认为总有一味药能射中。药量开很大,就是乱用力,认为力气大就能把疾病打败。事实上,乱扫射,打不中疾病的,就打中了人。药量大,力气大,有可能不止打败了疾病,还把人也打穿了。

辩证准确,就要求方向打的对,这样药味就少。力量用的准,不多不少,刚刚够打败疾病,这样既不会用力不够打不败疾病,也会不用力过猛而伤人。

所以,中医的辨证,是最难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甘草干姜汤。

甘草,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中气,也就是补脾益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正之气也。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就像汽车不加油就没有动力来源,人体的脾胃就是人的加油站,负责把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濡养全身。

脾胃不好,就类似于加不进油,或者加了劣质油,后果可想而知。我们前面讲过,肺是宣发卫气的,而卫气最终靠谁来产生?最终的源头还是脾胃化生的气血。

脾胃就是人体的能量源泉,所以很多中医都是百病先调脾,脾胃好了,气血自然就好了,气血好了,五脏六腑都会受益。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燥湿消痰。中医专家组说,这次的疫情主要是湿和寒,而干姜,主要作用就是驱寒除湿,增加人体阳气的。

驱除湿和寒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当然就是太阳出来。太阳一出来,寒和湿自然就被消散了。人体的阳气,就是人体内的太阳。我们说,阳气足,百病消。阳气对于人体是很重要的。养生,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养阳气。

凡味浓之药主守,气浓之药主散。干姜辛温,气味俱浓,故散而能守。散不全散,守不全守,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是散寒去湿,温补阳气的良药。

甘草加上干姜,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可以复阳气,益脾胃,是增强人体正气的绝佳配伍。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一足,不管你是什么病毒,统统都会被消灭。

为什么同样接触病毒,有的人感染了,有的人没有感染呢?答案就是每个人的正气是不同的,有的足,有的弱。正气足就不容易感染,正气弱就容易感染。

增加人体正气,是从根本上来预防新冠病毒,也是预防很多疾病的根本途径。

人体的阳气足了,湿和寒没有了,那么由湿和寒引起的很多症状,都会随之消失。

伤寒论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虽然只有方,但只要研究透了,可以说不论疾病如何千变万化,都逃不脱这方的范围。

一个方子,可以治几十上百种病,原因就在于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则执本末从。

福利来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zlff/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