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孩子,渴不渴啊?该喝水了!”“孩子,帮我递个衣撑过来!”“孩子,快来吃点水果吧?”……这般场景,家长们是不是感觉特别眼熟?不过,正沉湎于玩游戏或画画的孩子们对此几乎很少会及时回应,。这时,大人们往往会不大甘心,或强行把水杯递过去,“喝两口吧,你都玩儿这么久了!”或把切好的水果端到孩子面前,“不爱吃水果怎么行!”或者火冒三丈,“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儿,我都叫你好半天了,也不知道回应一下,真气人!”……于是,孩子们只好丢下正在做的事情,嘟起小嘴儿悻悻然接受大人的安排。

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看,大人们似乎没有错。我带亨亨出去时,也经常随身带着水杯,不时提醒他喝水;也会在玩兴正浓时打断他,“我们得快点回家,哥哥就要放学了!”大人们总是习惯于打着为孩子好等幌子来发号施令,却很少意识到我们此时的好心恰恰是在办坏事儿,时不时打断孩子们的行为已经成功充当了损害孩子专注力的“杀手”。

“专注力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认知活动包括听知觉、视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执行、反馈等活动,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正是专注力。”可见专注力在孩子成长、认知中的重要性。“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几乎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说家长们破坏孩子专注力,这样的“锅”让他们如何啃背?

可事实上,孩子的专注力被大人们摧毁的实锤绝非鲜见。不妨来读读《我没有听见你说话》这本绘本。这本书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做事非常专注的小男孩,他把自己的专注力称为“大泡泡”,当他做事特别入迷的时候,他的周围就会出现一个“大泡泡”,他沉浸在泡泡里,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他也不想听见,因为他玩得正高兴呢!他喜欢他的“泡泡”,因为“泡泡”可以让他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可这个“大泡泡”却带给了他不少麻烦。因为在“泡泡”里,他没有听到奶奶叫他吃饭,也没有听到爷爷召唤他开门拿快递,对爸爸的呼唤更是“置若罔闻”,爷爷甚至教育他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后来,因为沉浸在“泡泡”里没有听到妈妈呼唤,而使妈妈撞头受伤。因为心疼妈妈而心有触动,致使之后很久他都无法专心做事儿,“泡泡”也消失不见了,因为他不管做什么,心里都会紧张,甚至乱糟糟的。庆幸的是,妈妈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小男孩的“泡泡”又慢慢回来了。一本写给孩子的绘本,却是如此生动地给所有大人上了一课。

和亨亨小朋友一起读这本书时,他懵懵懂懂,并不理解什么是“大泡泡”。我却感觉像被人从背后狠狠击了一掌。为家长者,提醒孩子当然是出于对孩子的挚爱,但时不时在他们极为专注时打扰到他们,使其被迫中断做心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哪里还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做些正经事儿?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曼曾说:“孩子的连续行为有助于培养他的专注力,成人不应该擅作主张去打扰。”当孩子特别专心于一件事儿时,往往正是其心理构建和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时刻。这时,家长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轻易打扰!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希望更多家长,面对痴心钻研的熊孩子们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理解包容,或许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亨妈:高校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崇尚自然的育儿理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lzl/1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