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药发成打胎药这粒药是怎么拿错的
孕妇的丈夫给记者看当时拍下的药片包装背面图片/晨报记者张佳琪 8月29日,焦丽(化名)肚子里5个多月的孩子还是流产了。她无法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在她看来,这个孩子本可以在这个冬天平安降临,她把意外归罪于那粒不该吃下去的药丸——流产前一个多月,浦东妇幼保健院护士将打胎药当成保胎药发给了她。 一切从住院保胎开始 意外过去3个多月,焦丽依然无法从悲痛中走出,走到哪,她的手里都攥着那沓厚厚的就医证据,她和丈夫一定要打开那心中的结——错吃的药丸与孩子的流产之间到底有多大关联。 于是,她一次次很不情愿地回到那心碎的七月。 7月1日,怀孕不到4个月的焦丽在丈夫的陪同下,再一次走进红枫路号——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例行检查,并挂了特需专家门诊。当天的B超检查显示,其子宫内有11mm的盆腔积液。 关于盆腔积液,夫妻俩立即通过医院医生了解,“怀孕时出现小量的盆腔积液应该多注意检查,安心静养就能吸收掉。” 不过,浦东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医生告诉他们,这个情况非常严重的,建议住院治疗保胎。由于是第一次怀孕,在与家人商量后,她选择听取专家医生的建议,决定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初始,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就是不停挂水输液。 然而,7月3日早上7点,焦丽开始浑身发烫发痒,全身突起多处红色疙瘩,像是药物过敏。 8点后,医生查房后停掉了所有的挂水药物,并重新开了药物。 就是这天上午,医生为其开了保胎药“地屈孕酮片”及其它抗过敏药物。 护士发了打胎药 当天下午4点,护士开始到病房发药,发给焦丽的是一粒已被剪下来的白色药片,从包装背面看不清药品的全名,仅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米”字和半个“酮”字。 这也是其住院三天来要服用的第一粒药片。拿到药片后,因没有看清药名,焦丽就问护士:“这是什么药,没有拿错药吧?” “是医生开的,没有问题。”护士回答。 “她当时忙别的病人,头都没有回过来看我们一眼。”焦丽清楚记得。 尽管护士很忙,不放心的她和丈夫还是先后问了发药护士4遍,再三确认是不是给自己吃的。 “护士说没有拿错,并且和我说要在饭前或者饭后一个小时内吃。” 护士离开病房后,多一个心眼的丈夫把药片的背面用手机拍了下来,焦丽这才放心地把药吃了下去。 几分钟后,丈夫又特意去了趟护士台,询问药的名称,并告知值班的几个护士,刚才妻子的药只能看到一个“米”字。 听到这个字眼,一名护士神色大变,立即和另外三名护士冲到了药房找寻药物的外壳。从垃圾桶找出药壳后,护士明确地说:药发错了,是打胎药。 (源自:新闻晨报) 护理管理小编:用药错误,是临床护士发生率最高的护理差错。大家分析下,案例中护士发生用药差错的原因,如何整改?我们在“留言”里再见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白癜风排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lhj/1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失传已久的中医音乐疗法,一曲终了,病退
- 下一篇文章: 吃打胎药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