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熟睡后鼾声响度增大超过60dB以上,妨碍正常呼吸时的气体交换,称鼾症,俗称打呼噜。

打呼噜的人很多,多见于男性,且肥胖者更容易打鼾。打呼噜的人往往不自知,一般都是室友告知,且对于一些敏感的室友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

打呼噜是由于熟睡时上呼吸道变窄,在吸气和呼气时,咽喉壁、会厌、声带、鼻腔等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在人清醒的时候,一般人是不会打呼噜的,为什么熟睡时才打呼噜呢?

在人们入睡后,全身的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本来紧绷的咽喉壁、舌头及司呼吸的肌肉变得松弛,导致呼吸道塌陷变窄,最终导致打呼噜发生。

那么打呼噜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呢?

对于大部人人来说,打呼噜不能算是一种疾病,只能算是一种“现象”,因为他们虽然睡眠打呼噜影响了室友的睡眠,但是自己本身并没有产生低氧血症,对大脑血氧供应不构成威胁。

既然不是疾病,为什么很多医生都建议打呼噜的人要尽量不要打呼噜呢?这岂不是很矛盾,不是病,还让治疗干预?

但是有一部分打呼噜严重的患者,会在入睡时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导致脑缺氧,称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就是一种疾病了,因为它已经导致了大脑的缺血缺氧,长此以往会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长期大呼噜的人,往往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加控制干预,随着大呼噜症状加重,气道狭窄加重,很可能会发展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尤其是肥胖、脖子短的人,这往往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高危人群。

当然,并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要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但是可以通过调整睡眠姿势,避免饮酒及控制体重来有效的降低打鼾的程度。

对于已经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人,这是极高危的脑卒中人群,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手段,否则一旦脑卒中,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残疾。这些人群睡眠时,可以通过佩戴无创呼吸机来辅助通气,降低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让睡眠更加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xhdhl/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