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博白世界第一客家大县,一个响
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广西博白都是值得写一写的。博白这个概念对于说越哥来说,却是从一位名叫王力的语言学家开始的,早年读初中的时候就听说王力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了,而且知道王力教授的家乡是广西博白人。后来才有机会拜读了他的一篇题目叫《谈谈写论文》的小文章:只有具备深厚功底的人,才能将深邃的东西用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试看一些满篇都是术语的所谓的专业著作,说不定作者反而还不一定明白呢。 长大之后,自己要操心柴米油盐的时候,又知道了博白盛产蕹菜,说蕹菜北方人不一定明白,蕹菜还有一个全国通用的名字,叫“空心菜”或“通心菜”。空心菜这种菜,倒是处处能种,也不知道博白人用的什么办法,种出来的空心菜菜茎长而菜叶疏,菜茎虽长却不老,入口脆嫩鲜甜,还有股淡淡的香味。当然,像“席间一试青龙味,半夜醒来嘴尚香”的诗句显然是文艺人的过誉之词,但博白人种出来的空心菜享誉全国却是真真正正的现实。 博白只是广西73个县里面的其中一个县而已,在人口上面却是全国近三千个县里面排名前十的,年末的户籍人口是万多。博白的县域面积与广西西部最普通的县的面积也差不了多少,但博白的人口却是一个普通西部县人口的五倍到七倍。这足以说明博白人在生养小孩方面的观念与全国多数地方是不一样的。博白人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每个家庭,不管生多少个小孩,生不出男孩决不罢休,而且光光生一个男孩很多家庭还嫌不够,“多子多福”在博白人的意识里面已经根深蒂固。 这可能与博白人多数为客家人有关,所谓“客家人”,就是从别的地方来的人。“客归故里尤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客家人总体来说也是四海为家的。博白县是广西客家最大的聚集地,也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作为“外面”来的人,不多生点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恐怕永远都要被原著本地人看扁,而博白客家人显然是从多生孩子特别是多生男孩当中看到了某种优势,客观上,博白客家人的多生孩子也使得客家人在当地成功逆袭----反客为主----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了。 博白县境内主要讲两种语言:一种是地佬话,也就是博白本地古老的方言,实际上就是粤语或广东话;另一种是新民话,也叫“涯话”。说来也怪,说“涯话”的人和南宁说“平话”的人似乎是天生的克星,整天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在网上打嘴仗的就多了去了,在时空论坛上,时常可以看到博白网民和南宁网民对骂。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偶有摩擦甚至是打架的。 博白人团结,真正打起架来也拼命,这似乎是博白人的“品牌”了。一个博白人可以引来一大帮同乡来帮忙,这可能跟客家人历来善于群居和互助有关。对于博白人好打的名声,说越哥认为倒不应该以偏盖全,博白人一般平均一对夫妇生育五个孩子,生下那么多孩子不难,问题是教育能不能跟得上,如果教育好了,那父母倒是安心;如果光顾生存,顾不上教育孩子,那么总难免有些读书少的,一碰到一丁点小事,就脾气暴躁、大发雷霆,就很容易引发打架的事情,更何况来南宁发展的博白人很多(有的说已经不止二十万人了),无形中博白人也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据说,南宁的KTV、汽车电单车保管、猪肉、水产品、熟食、汽车补胎、干货等行业,几乎都给博白人垄断了,甚至整个某个蔬菜批发市场都几乎成了博白人的了,这点是不是真的,说越哥没有调查过,不敢乱说,权当是道听途说罢了。 多数博白人还是相当安分守己的,说越哥有个博白来的邻居,开有一个杂货店,离这附近没多远又是他一个亲戚,也开杂货店,就是说他们家几兄弟,把附近的杂货生意全垄断了,这也是个本事,能够看出哪里有生存的机会,然后团结自家亲戚,把这样的生存的机会全部垄断。这位邻居有两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两夫妻平时都守着这个杂货店,一个男孩给杂货店帮忙,另一个男孩则到处打工,两个女孩也是在做一些诸如零售的工作。一家人平时勤劳节俭,为人随和,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一点网上传说的博白人凶悍好斗的样子。说越哥在想,这应该也算是最最典型、普通的一个博白家庭的缩影了吧! 博白人在南宁生活的比较多,很多家庭也都在南宁买了房子,应该也为首府南宁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来源:头条号/说越全传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zlff/2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什么病就用什么药,留着很有用,亿万人
- 下一篇文章: 博白,九龙一补胎老板被暴打案凶手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