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饱犯困,晚上吃多难眠,这是为什么
01 俗话说,“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然而,从生理角度看,吃饱了就困并非懒人本意,这种饭后发困的生理反射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 但一吃饱就犯困的生理现象,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因时而异的,表现在中午吃完午饭后犯困,晚上吃完晚饭特别是吃夜宵后,反而变得异常精神。同是吃饱饭,两个时间段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中医从阴阳消长平衡角度给出了答案。 《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这句话解释了晚餐之后难以安眠入睡的原因。 《黄帝内经》中又有“阳入于阴则寐”“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意思是说,夜晚本应是阳入于阴、阳气潜藏的安卧睡眠时段,但当我们晚餐吃得很饱或吃夜宵后,胃里存留下了大量食物。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此时胃会司其受纳腐熟水谷之职,导致“胃不和”了,人体气血被调动协助运化,阳气由此振奋,而本应“归于肝”的血也在脉中游走,扰乱了“阳入于阴”“血归于肝”的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02然而为何午餐后犯困呢?《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说就是白天阳气在外。由于心主神志,白天心阳旺盛神志清醒,便是人在白天能够神采奕奕,头脑清晰不犯困的原因,而心阳是需要心血充养才能焕发生机的。 但在我们吃完午餐后,进入胃内的食物需要进行消化,这一过程便会调动人体血液参与其中,协助胃腐熟水谷,从而消耗一定的人体阳气。与此同时,在人体阴阳平衡中,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均属阳气,十二点后开始生阴。 阳消阴长之时也正是我们进食午餐的时间,于是餐后本就衰微的阳气,还要调动出一部分参与腐熟水谷。原本保障“神志”的阳气丧失殆尽,自然导致“神志”不足,有昏昏入睡的感觉。 03由此可见,虽然都是入睡,但午餐后的犯困和夜间的睡眠是两码事。夜间正常的睡眠,是“阳入于阴”“血归于肝”后的正常表现;而午餐后的犯困,是心阳消减后的表象。因此科学对待这两个时段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子时(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和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人体养阴、养阳。中医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 子时不睡,少阳之气不能及时升起,第二天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同时脏腑气血运行混乱,导致百病丛生。因此要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11点就要进入熟睡。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白天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此时阴气初生,所以饭后可以小寐或入静,30分钟即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同时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朝莫虚,暮莫实”,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晚餐一定不要吃太饱。 而想要提高午睡的质量,达到醒脑提神的目的,午饭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肠胃负担,睡得反而不舒服,睡醒后也容易有肚子胀、胸闷、头晕、乏力等现象。 午睡姿势最好是相对舒服点,一般要头高于脚。上班族在办公室午睡,位置要选对,不要正对着空调,避开穿堂风。 来源:阳光的快乐生活丨责编:顿恰丨美编:梁川菩提养生荷莲全身都是宝,清热利湿,养心安神 夏季养“长”,适当宣泄体内淤滞 夏天养护心脏的好方法:撞背 夏季体内是虚寒的,要注意养脾(3个大导致脾虚的根源) 你熬的可不是夜,是命! 古人留下的“睡眠8忌”,记住了你也能一觉到天亮! 敲打曲池穴,紧急降血压(简单实用) 警惕:夏天的这些行为太耗阳气! 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补阳方法大全) 按揉承山穴,赶走全身湿气 适合手机党、上班族的眼部保健妙招! 7个小妙招,帮助你提升记忆力 菩提养生 7个简单手法,“赶走”常见病 菩提养生 6个方法,健脾祛湿 菩提养生 拍打一个地方,能拍掉多种疾病 老打呼噜怎么办?试试“山楂陈皮汤”治疗 这些疼痛,预示膝盖磨损!学一个动作养膝盖! 补觉,早睡优于晚起 早上喉咙里会有痰,是因为脾虚(附2大养脾方法) 肾好不好,脸就会出现异样(超简补肾小方法) 常搓耳朵,补肾醒脑 保肝、保心绝招:拍两腋(简单实用) 小腿是人体“第二心脏”,腿不老生病少! 睡前推小腿,交通心肾,改善痘痘和睡眠 手掌、手背、指尖都是养生要点(知识) 饭后半小时应注意的健康常识 坚果种类多,怎么吃不发胖?4类人吃坚果要谨慎 疏泄也是养生法 弘一大师改习惯,不翘二郎腿不仅是威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hulua.com/dhlzl/8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隔壁老王就在衣柜里藏着,你会生气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